金沙江特大桥5月底开通:260米高的亚洲第一高溜画上句号
再过段时间,桥通了,这个‘老古董’还有人坐吗?站在金沙江边的悬崖上,望着挂在两根钢缆上的溜箱,72岁的云南省巧家县茂租镇鹦
“再过段时间,桥通了,这个‘老古董’还有人坐吗?”站在金沙江边的悬崖上,望着挂在两根钢缆上的溜箱,72岁的云南省巧家县茂租镇鹦哥村村民蒋世学喃喃自语。
下游几百米处,工程施工已近尾声,一座大桥即将横跨金沙江两岸,替代蒋世学眼中的老古董——距江面约260米,长约470米的鹦哥溜索。干了近20年的“开溜”活计将要画上句号,蒋世学心里泛起涟漪。
壁立千仞,激流汹涌。川滇交界的大山被金沙江冲刷出了深深的峡谷,多年来,被古人称为“撞”的溜索成为高山峡谷里人们过江的重要交通工具。
鹦哥村村民房屋散落在江边悬崖上,有的距离江面数百米,江对面是四川省布拖县冯家坪。没溜索前,村民过江,要先走山路到江边,然后再坐船,一个来回数小时,江水湍急,几十年前发生过翻船事故。
1999年,蒋世学和村里10多户人家合伙修建了鹦哥溜索,前后共投入了12万元,刚开通时,过溜要靠人力,后来换了柴油发动机,现在用上了电动机。过一次江的价格也涨至每人5元。
记者看到,在岸边的溜索停靠点显眼处,写着蒋世学的电话号码。两根钢缆绳固定在岸边水泥桩上,用铁条与钢筋焊接而成的溜箱内铺了木板,由四个滑轮挂在钢缆绳上。
阳光浓烈,溜箱投下的一小团黑影先打在崖壁上,又缓缓移到江面,随后爬上对岸悬崖。江风呼啸,钢缆抖动,溜箱缓缓移向对岸。蒋世学站在鹦哥村的操作房里,凝视着慢慢远去的溜箱。
身形瘦小、面色黝黑的蒋世学已习惯了开溜生活。不仅各项动作已烂熟于心,还练就了一副好眼力:望着几百米外的江对岸,可以看清溜箱停靠地点,约5分钟后,溜箱正好进入停靠平台时,他立即按下停止档,几乎零误差。
因为高度和长度,鹦哥溜索的名声传出大山,许多人专程来此体验。当地的安检人员也定期来给溜索体检,保障运行安全。
“咣当”一声后,溜箱启动。采访中,记者和村民一同过溜。滑出几米后,脚下就是峡谷和江面,望着深深的峡谷,记者心跳加速,感觉心提到嗓子眼。江风呼啸,衣衫被吹得哗哗作响。大家一言不发,紧紧抓着黑乎乎的溜框,有人甚至闭上了双眼,直到又一声“咣当”后,溜箱停稳,悬着的心才落了下来。
对村民来说,这种“紧张”早已是生活的一部分。“坐的次数数不清,有时一天好几次。刚开始害怕,现在已习惯了。”村民杨文芬到四川打工、走亲戚、买东西常坐溜索。
鹦哥村委会党总支书唐启禄说,从鹦哥村去巧家县城有两条路:一条走云南境内,一条坐溜索过江绕道四川。相对来说,快的还是坐溜索过江这条路。
“开溜以来,没出过人身安全事故。”看着背着背篼、提着行李的村民安全过江,陆续走出溜箱,蒋世学的脸上的神情很自豪。
为了改善峡谷里群众交通条件,几年前,国家启动了“索改桥”工程,鹦哥溜索就被列入该项目。随后,四川省布拖县冯家坪溜索改桥工程启动,这座金沙江特大桥宽9米,长380多米,还在川滇两省境内建设连接大桥的引道。
“大桥预计今年5月底竣工交付使用。”项目指挥部总工代臻说,“桥面距江面垂直落差约200米,施工难度大,我们克服了诸多困难。”
作为配套工程,云南境内正在修建8公里多的引道,届时将和鹦哥村到县城的公路连接。茂租镇党委书记刘志明说,“索改桥”工程对脱贫攻坚意义重大。桥通了后,交通便利,我们准备依托干热河谷气候,在村里发展甘蔗、葡萄等产业。
新桥就像把金钥匙,一下子打开江两岸群众奔向新生活的大门,一幅新图景也将在人们眼前展开。“桥通了后,买辆三轮车,拉着自己家种的瓜果蔬菜过江去售卖!把小日子过得越来越好。”村民杨家学早已有了谋划。
虹桥飞架!这条伴随着村民近20年的溜索将何去何从?刘志明介绍,拟把鹦哥溜索打造成旅游体验景点,成为见证交通变迁的“活化石”。
没人过溜时,蒋世学会站在岸边,望着溜索和建设中的大桥,陷入沉思。
“有了桥后,我就不想开溜了,要好好歇歇。我也要坐上汽车从桥上过江,到外面去看看!”这是蒋世学最新的打算。
(记者 王长山 吉哲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