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照亮前程】当 “灶台” 邂逅 “讲台”:这场聘任仪式,解锁职业教育新范式

7月31日,盛夏的阳光洒满西安新东方烹饪技工学校的每一个角落,实训教室的锅铲碰撞声与多功能厅的热烈氛围相互交融。多功能厅里,刘柯利、...

7月31日,盛夏的阳光洒满西安新东方烹饪技工学校的每一个角落,实训教室的锅铲碰撞声与多功能厅的热烈氛围相互交融。多功能厅里,刘柯利、屈积怀等 11 位烹饪界精英正式受聘为客座教授,接过了象征责任与使命的聘书。

当这些深耕行业一线的骨干力量从灶台走向讲台,当企业的实践智慧融入课堂教学,这场以 “技能照亮前程” 为主题的聘任仪式,已然超越简单的合作签约,成为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同频共振的生动注脚。

政策为基:“双师型”队伍铸根基

国家《“十四五”职业教育规划》中“建设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的要求,在这份受聘名单中得到了完美诠释。11位受聘者里,8位是国家一级技师,3 位来自头部餐饮企业,既有像刘柯利大师这样深耕陕菜传承、手握 “陕西省技术能手” 认证的行业泰斗,也有宝鸡嘉信商务有限公司王紫涵总经理等深谙市场需求的企业掌舵人。

*校区负责人朱毅主任致欢迎辞

正如西安新东方烹饪技工学校校区负责人朱毅主任在欢迎辞中所说:“烹饪教育的创新与突破,离不开行业经验与智慧的注入。”

*教务负责人任斌主任宣读受聘文件

这些大师的“双重身份”本身就是一堂生动的政策实践课:中国烹饪大师庞再武既是宝鸡市首席技师,又担任烹饪大师专业委员会主席,能把行业标准转化为教学规范;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孙建辉,既懂技艺传承又通人才评价,完美契合 “以赛促教、以证促学” 的导向。宝鸡市餐饮饭店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刘柯利既有30年主厨经验,又是陕西省技术能手,这种“行业大师+企业高管”的组合,正是政策下倡导的“校企人才双向流动”的实践。

*西安新东方校长毕小兵为大师们颁发聘书

他们的加入,让 “技能照亮前程” 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能通过课堂上的 “手把手教学”“实战化演练”,真正转化为学子手中的过硬本领。

产教融合:课堂市场“零距离对接”

*宝鸡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刘柯利

“技能照亮前程,核心是让学生学到的本事能对接岗位的需求。”宝鸡市餐饮饭店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刘柯利会长的话,道出了此次聘任仪式的深意。

根据议程安排,受聘大师将以 “不定期授课 + 项目制合作” 的形式深度参与教学:或许是 “宝鸡十大工匠” 屈积怀大师带着秘方走进实训室,手把手教学生雕花绝技;也可能是陕西令氏家外家餐饮冯梦瑶经理带着企业真实订单进课堂,让学生在研发新菜品时就考虑成本与市场反馈。

这恰恰呼应了《职业教育法》中 “职业学校应当与行业组织、企业建立合作机制” 的要求。

*宝鸡市艳阳天餐饮王军兵总经理发言

“企业需要会创新的厨师,学校需要懂市场的老师,这种双向奔赴才能让技能人才既接‘地气’又有‘灵气’。” 宝鸡市艳阳天餐饮有限公司王军兵总经理在发言中,道出了校企合作的核心逻辑。

*西安市新东方校长毕小兵发言

西安新东方校长毕小兵在讲话中强调:“今天各位大师和企业的加入,让我们的师资与合作资源再上台阶。未来我们会推动‘模块化授课’,上午在实训室教陕菜的火候控制,下午就带学生分析餐饮连锁的标准化流程,让课堂真正对接市场。”

匠心铸魂:传承“大国工匠”

翻开受聘文件,“宝鸡市首席技师”“陕西省烹饪资深大师”“中国烹饪大师” 等头衔背后,是一个个 “技能照亮前程” 的鲜活故事:李培福大师从学徒到行业泰斗,用六十年坚守诠释 “工匠精神”;田春祥从 “杰出青年岗位能手” 到国家一级技师,用成长经历告诉学生 “技能改变命运”。这些故事,将成为校园里最生动的 “思政课”。

正如《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强调的 "弘扬工匠精神",大师们带来的不仅是技艺,更是 “精益求精” 的职业态度:青年大师刘晓亮会分享 “从失误中悟技巧” 的实战经历,孙建辉考评员会把职业资格标准融入日常教学,让学生在掌握火候的同时,更明白 “技能成才、技能报国” 的意义。

这场盛夏的聘任仪式,早已超越了形式本身。它是 “技能照亮前程” 理念的具象表达,是国家职业教育政策在基层的生动实践。当更多行业大师走进校园,当校企合作的纽带越系越紧,职业教育必将成为照亮更多人前程的星光 —— 让每个怀揣匠心的学子,都能在锅碗瓢盆的交响中,炒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让 “西北厨师摇篮” 培育出更多能扛起 “中国味道” 大旗的新时代工匠。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关键词:
责任编辑:hn1007